
《苦難輝煌》講述20世紀在世界東方,莫過于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龍、從百年沉淪到百年復興這一歷史命運的大落大起。在這一命運形成之初,中國國民黨、中國***、聯共(布)與共產國際、日本昭和軍閥集團這四大力量,以中國大地為舞台發生了猛烈踫撞。內外矛盾沖突空前尖銳,相互斗爭局面極其復雜,各派力量的策略轉換空前迅速;每一方的領袖和將領皆在較量中淋瀝盡致地展現自己全部能量,從而在歷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。外部的圍追堵截,內部的爭論與妥協、以及不盡的跋涉、驚人的犧牲、大量的叛變,中國***人正是經歷了如此的地獄之火,帶領中華民族探測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深度和時代寬度,最終完成了中國歷史中最富史詩意義的壯舉,中國革命也由此成為一只火中鳳凰,從苦難走向輝煌。
叱詫風雲的人物紛紛消失之後,歷史便成為一筆巨大遺產,完整無損地留給了我們。不是每個人,都能以短暫的生命輝映漫長的歷史。歷史是興衰,也是命運。

“正說”就是按照曆史原貌,向廣大受眾中正地、真實地講述曆史。“正說”是針對“戲說”而言。上世紀80年代以來,長達20年間,中國的影視和文學作品,對中國古代史,特別是對清朝曆史、清朝皇帝和清朝宮廷,情有獨鍾,戲說成風。既引發了民眾對清史關注,又使得人們對之疑惑不解。人們普遍期待正說清史,如同“久旱望甘雨”。“正說”講的是曆史,“戲說”編的是故事。小說家、影視家對清史、清帝、清宮進行戲說,塑造人物,編創故事,那是藝術家們的一。對受眾來說,看“戲說”時應知道這是“戲”,瞧的是熱鬧,不可以當真。史學家對清史、清帝、清宮進行正說,傳承曆史知識,提升文化素養,這是史學家們的事。對受眾來說,看“正說”與“戲說”都需要,既不能要求史學家去“戲說”,也不必苟求影視家去“正說”。然而,史學工作者有責任、有義務向廣大觀眾和讀者,正面講述真實的曆史人物、真實的曆史事件、真實的曆史故事。
清朝是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最後一頁。在二百多年的漫長歲月中,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敗與屈辱的辛酸記錄。二百多年間,從努爾哈赤到溥儀,先後有十二位皇帝統治著這個泱泱大國。無論是康熙帝,還是短命的同治帝,都對它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。正說清朝十二帝,就是正說一個王朝的興衰沒落,正說一個時代的歲月變遷。

在最鼎盛時期,唐朝經濟GDP高達世界總量的六成,領土面積是當今中國的兩倍,300多個國家的人們懷著崇敬之心,湧入長安朝聖,2300多名詩人創造了無法逾越的文化盛世;然而事實上,如此繁榮的景象只持續了不到整個朝代一半的時間,大唐王朝的最後近百年間,連年內戰,四處硝煙,黃河流域尸橫遍野,千里無雞鳴,萬里無狗吠,落日的余輝下,是一望無際的地獄之國。
翻開本書,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主角們︰李淵、李世民、武則天、楊貴妃、唐明皇、李白、安祿山、黃巢……帝王將相,輪番上陣,詩人草寇,粉墨登場,緊鑼密鼓,不容喘息,連演數場好戲︰一場比一場令人血脈賁張!一場比一場起伏跌宕!一場比一場充滿血腥和陰謀!說盡這個最輝煌朝代的驕傲、恥辱與秘密。
大唐王朝的興起與沒落,輝煌與黑暗,就像一部中華民族歷史的縮影。